中国2014GDP报告的分析报告

2014年的GDP报告: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120/13443615_0.shtml#_zbs_baidu_xk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了。

GDP总量是日本的2倍,已经很接近美国了。

人均GDP7000美元,仍然低于10000的全球平均水平。

2014年经济增长7.3%,都知道是捅鸡菊拍脑门编出来的,别信。甚至这个63万亿人民币,都不好信。

国家发的文很长,说了很多方面。我也说很多方面,但是结论可是相差万里。

一 扯淡的投资

2014年投资50万亿,消费28万亿,加到一起是78万亿。多出GDP 的那15万亿是啥情况,不懂ing。

投资中,房地产只有9.5万亿,剩下的40万亿,据说28万亿投到了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啥?东莞都端了啊?!

投资数据的造假,已经假到皇帝的新衣水平了:现在投资是消费的2倍,也即大概有2/3的劳动力都是投入到投资中的;投资是消费的2倍,假设消费有10%利润率(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了),投资需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这两个推论,你一定无论如何都不信吧。

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现在房地产是最大的投资。钢铁、水泥、煤炭早就产能过剩了,没人投了;出口不再增长,制造业萧条,工厂投资也没啥了;高速公路建的差不多了,只剩高铁和地铁在投资,也就2万亿;楼堂馆所不让建了,政府投资也没啥了;老百姓开个小店的投资,不开发票的,全靠捅鸡菊拍脑门评估。非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的4倍,你信吗?

一个可能的造假原因是,许多单位还不起贷款,只能借新贷还旧贷,而借新贷的理由就是“投资”,捅鸡菊用银行的数据统计,可惜银行的数据就是假的……

 

二 房产岌岌可危,中国经济岌岌可危

按照捅鸡菊的数据,2014房地产投资9.5万亿,销售7.6万亿。投资增长10%,销售下降7%。

房产数据相对不好造假,所以捅鸡菊只好报出负增长。

不管怎样,房地产投资依然在增长。房地产是当下第一大劳动力需求市场,假设按照人均年薪5万元计算,9.5万亿的投资去掉各种扒皮,可以提供大约1亿个就业岗位。房地产投资增长10%,工资也增长10%,则刚好就业人数不变。而2014年起中国劳动力总量已经开始下降,所以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对解决就业,维持工资水平,是正面作用。这样不管2014的增长率是否7.3%,至少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真的增长年。

但是转到2015,就不对喽。

2014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出现剪刀差,相差达2万亿,相当于2014年销售额的30%,这部分已经清晰显示在库存房产数量上了,对应的是房产企业有2万亿资金被冻结了。2015年即便房产投资不再增长,也会制造另外2万亿的增量库存,这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彻底中断,而现金流一紧张,就只能低价抛售,而一旦价格下跌,房地产行业将出现巨额亏损……。所以,房地产企业只能选择减少投资额,那么2015年的房地产投资要下滑20%之多,这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收入要减少10%,工作岗位要减少2000万个,或者工资大幅下调。

以上几种情况,无论哪个发生,2015年的中国经济都将很糟糕。

在供应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价格依然持续上涨,谓之泡沫。中国的房地产完全符合这一特性。

为什么买房子?初期是说封建劣根性论;到后期房价高到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的时候,这个就是扯淡了。有钱人往往买很多套房子,目的是为了增值。

刚需消化基础量,投资消化增量;房价上涨导致很多相关产业人获利,获的利再投资房地产,形成自我强化循环;银行按照房价放贷,房价越高,从银行贷的钱就越多,形成资金自我强化循环。于是房价就一路涨下去。

朱镕基好同志围的局,15年了,依然奏效。

习李出招了。

习的招:反腐。房产证是最好的腐败证据。此招一出,贪官和红顶商人纷纷不敢买房了,房产需求大幅减少。

李的招:限贷。一限贷,房地产上下游行业现金流就紧张,再也没有人有闲钱买房了。

本来就是泡沫,本来租售比就创了世界纪录,本来城市化进程开始逆转,本来人口已经到拐点,习李出手一捅,房地产就撑不住了。

2014,房地产销售额下降7%,是在房价继续上涨的基础上。这种上涨,是房地产开发商合力哄抬形成的,不是市场自然形成的。而一旦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中断,他们就再也没有了哄抬的本钱,只能乖乖降价出售,到那时,房价将是瞬间崩盘。

感慨一下,本来以为习李一上台就要捅破房产泡沫,以表明不是他们的责任。但是执政2年来看,他们是有更高尚目标的,接屎盆子的事情根本不在乎了。

如果房价暴跌,对经济是巨大的打击,到时习李会出手救市吗?会,一定会。但是,一旦市场趋势逆转,除非国家收购,不然任何其它的救市政策都是无效的。

而且,房价下跌后,政府为了保税收,只能推出房产税,而房产税会让房价雪上加霜。以当前2%的出租回报率,如果收1%的房产税,投资性购房的资金将基本归零。而刚需则会多租一段时间房,延迟购买。

再感慨一下,市场经济的具有无穷的智慧,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平缓的调整自行化解;而计划经济则极为僵化,靠少数人的自以为是的可怜的智慧强制压制问题,表面上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压强越来越大,最后实在压不住了,就是一场爆炸。同样是房产泡沫,美国用市场方式解决,6年下来,经济极为健壮;而中国用计划形式解决,勉强增长了6年,但是很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国人有一个可悲的思想,就是喜欢推倒重来——拆那。而老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

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爆发在习李这一任,是天佑中华,相信他们不会拆那,应该能够带领大家平稳解决这一危机。

 危机路线图不展开说了,说一下结论:过去十几年的高房价,一方面分流了大量劳动力盖房子,推高了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劳动者辛苦劳动赚的钱都用在了房子上,减少了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房价下跌后,两个趋势都会逆转:工资下降、物价上涨。老百姓会过一段苦日子。但是由于中国强大的世界工厂,我们将会进一步从老外手里抢夺饭碗,等于转嫁危机。

 

三 人口红利终结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奇迹不会终结

2014年,中国劳动力人口(16-60岁)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后,这种负增长将成为常态。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改革开放同步推出的计划生育,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巨大的人口红利--抚养比下降,造就了经济的增长,而一旦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增长就停止了。

首先,这个理论本身就不靠谱,现在养一个孩子的难度,远大于过去养5个。

然后,中国经济这36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改革红利,而非什么人口红利。

改革红利,长话短说:中国直到辛亥革命时,还基本上是一个纯农耕国家,那是真的一穷二白,落后西方几百年。截至现在,我们一共用了100年来追赶现代化,其中战争不断、动荡不断,只有改革开放后这36年是持续稳定发展的。我们用36年证明了中华名族是一个一流的民族--聪明、勤奋、有抱负。中华复兴的红利,不是什么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而是一群优秀的企业家,加上数亿玩命工作的劳动者共同实现的。截至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世界工厂的集群优势;中国人手中持有的资本可以笑傲全球;在巨大的本土市场上,本土品牌已经全面和国际品牌抗衡;在少数行业领域已经出现了技术领先的公司。所谓6+1——资本、品牌、技术、规模、管理、渠道、劳动力,中国已经拿到了3个满分(资本、规模、劳动力)、2个及格(管理、渠道),只有2个不及格(品牌、技术),再给中国20年,将无敌于世界。

另外一个红利,互联网红利,应该说是中国利用的最好。互联网红利是建立在开放、充分竞争的基础上的。而欧美的高利润,都是建立在垄断的基础上的。所以虽然老美在引领互联网,但是大量的欧美企业从互联网上借力并不多。那些不发达国家,连互联网基础设施都没铺好,利用互联网红利还很遥远。只有以阿里巴巴为导游的海量中国企业,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不断整合与进化,形成了中国特斯拉。在这一点上,马云功高盖主,拿个中国首富一点都不为过。我们不能只看到东莞的衰落和每天有企业倒闭,因为市场竞争80%以上的企业都要倒闭,赚钱的人都是偷着乐,不会出来叫唤的。

中国人追了36年,到今天,基本上中国人什么都能造了,欧美手中的暴利行业越来越少了,迟早都会被中国人学会的。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虚拟化,这上面大家是同时起跑的,现在中国除了相比美国有落后,跟欧洲和日本比还是领先的呢。所以未来中国经济的奇迹还会继续,但不是反映在GDP上了。 

 

四 虚拟经济比重越来越大,GDP已成过时工具

电脑一出现,虚拟经济就诞生了。那时还能卖个光盘,所以至少还能统计个GDP。

但是有互联网以后,虚拟经济连个实物载体都没有了,在“实物世界”的GDP就成0了。

GDP是按照商品销售额来统计的,也即GDP是完全拜金主义。2坨屎的笑话,是对GDP最好的讽刺。

而互联网是免费是王道,用GDP统计,基本上就是0.

发一封电子邮件,全免费,创造0GDP;而发一封蜗牛邮件(纸邮件),创造2元左右的GDP。但是大家都知道电子邮件比蜗牛邮件要有价值得多。

网上看新闻,全免费,创造0GDP;买张报纸,创造5毛GDP。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新浪要比人民日报赚钱得多,因为看的人多,所以广告收入多,而成本却低得多。(解释一下:广告不是GDP,广告计入生产成本,只有亏损企业的广告投入才可能计入GDP)

淘宝买东西,成本+10块快递费搞定;商场买东西,要付租金、装修、人工成本,创造更多GDP。

除了嘴硬的经济学砖家,大家都知道,有了互联网,生活质量直线提高,管它狗的屁是多是少呢。

中国人现在把互联网红利利用到了极致:从不用互联网的行业里赚钱(房地产啊、世界工厂啊),在互联网上花钱。所以一个月薪2000的人,可以享受没有互联网时5000甚至10000的生活质量。这种红利,除了中国,在其它国家都很难享受得到,或者无法享受如此之多之充分。

回到主题:互联网虚拟经济的规模和价值,是无法用GDP统计的。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转换成GDP的方法,就好像工业产品很难用农业的营养能量来统计一样。所以GDP法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应该逐步被淘汰了;未来应该有真正的经济学专家发明一套虚拟经济规模统计方法。

万幸的是虽然有GFW,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中国的虚拟经济规模应当是世界第一的(因为不使用GDP统计,而中国网民数量最多,各种网络服务最丰富,所以规模自然最大),未来虚拟经济规模会越来越大,而且由于虚拟经济没有资源瓶颈,其规模会无限制增长,远远超过实体经济。

虽然虚拟经济规模无法用GDP统计,但是虚拟经济会产生真实的财富。阿里巴巴上市,市值3000亿美元,可以想象杭州今年的GDP会猛增:阿里巴巴员工会买好多房子、好多汽车,下更多高档馆子、住更多高档宾馆、坐更多头等舱。这种冲击,很像当年汽车厂的工人去买大米——个个都比农场主富有啊。

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这一点没有异议的。因为工业跟农业完全是两个世界,工业的规模要远大于农业(当前值是大概50倍),而且反哺农业。后来把服务业定义为第三产业,是按照分类法定义的,但是服务业并没有高出工业一个层级,而且服务业的出现比工业早得多,甚至比农业还要早(带孩子算服务业吧?)。金融业算第四产业,是因为金融业可以搞出远大于第二产业的规模,但是可惜金融业大部分是0和,只能通过其它产业创造价值;而今虚拟经济还只是被定义成了IT行业中的一部分(因为IT行业有很多实体经济,特别是按照GDP算,那虚拟经济肯定是小头了)。未来应该重新整理产业定义,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虚拟经济第三产业。虚拟经济的规模达到工业的50倍太轻松了(当然不能用GDP算)。

在没有工业的时代,人们变着法的想吃好的;有了工业,在吃方面就不怎么追求了,更追求拥有昂贵的工业产品;有了虚拟经济,在工业产品方面将来肯定也不怎么追求了,更追求在虚拟经济中的体验。

相信中国人的聪明、勤奋、有抱负,会在虚拟经济上把老外越拉越远。

 

五 人均GDP与平价GDP

从人均GDP上,可以清晰地分出3个档次:

第一世界:人均GDP几万美元。美国、西欧、日本、澳洲、加拿大、产油富国,外加一个新加坡。当初我们对第一世界是无比向往,现在不必了,去北上广看看就知道啥就叫第一世界了。第一世界中,美国3亿,日本1亿人。第一世界总人口大概有不到10亿,占总人口1/7.第一世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化基本完成,拥有现代化生活方式,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

第二世界:人均GPD1万美元左右。东欧,前苏联,产油穷国,东南亚富国,美洲。中国也可以算里面了。(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小世界,现在应该说有半数以上人口进入了第二世界水平了,所以整体上算第二世界也没啥问题)。第二世界人口接近30亿,占总人口一小半。第二世界的表现形式是参与了世界经济分工,市场经济普及充分。

第三世界:人均GDP几千美元到几百美元。印度,东南亚穷国,非洲,中美洲穷国。第三世界的表现形式是基本没有工业化,过着原始的生活。

由三个世界的话题,引申出了一个平价GDP,WCF在去年很正式的宣布,按照平价GDP,中国GDP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平价GDP很好理解,同样是刷盘子的工作,在中国给10块人民币1小时,在美国给10块美元1小时。算GDP要差6倍,但是其实际价值显然是一样的。现在欧美的普通劳动价格普遍是中国的10倍。我们知道经济越发达,工业品消费支出占日常支出的比例就越低,反倒是吃饭和生活服务占了大头。如果在中国完全复制一个美国人的生活水准,花销应该只有美国的1/3左右。所以平价GDP只给中国乘了1.6倍,是很保守的,很可信的。

不考虑人权的话,中国排名前3亿人的生活水平是高于美国的。美国人看不起病、下不起馆子,仅此两项,就可以充分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没有房产税,美国一个普通的别墅每年都要交几千美元的房产税,相当于几万人民币,仅此一项,就高过在中国所有税负的总和。税制不同,导致了生活质量的巨大差异,在中国,只要房子买的早,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住价值千万的房子,而在美国,普通人只能住普通房子,贵的房子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