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会,我将把目光投向水晶球,预测全球最知名加密货币——比特币(bitcoin)的未来。当然,首先我应该解释一下眼下发生了什么。

2008年,比特币由不知名的一位或多位程序员开发而成。令人迷惑的是,比特币既是一种支付技术,又是一种金融资产。这种名为比特币的资产并不具备内在价值,却拥有疯狂波动的市场价格。和数字化黄金一样,由于政府不能任意创造更多比特币,这种货币对自由主义者很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被称为比特币的支付技术,则是在一个由电脑组成的p2p网络上运营Visa网络时可能遇到的技术。简单说来,这种技术能够将资金转往全球各地,却不依赖Visa或西联(Western Union)等权威金融中介机构,而是使用分散式网络确认交易的发生。所有过往交易的记录被称为区块链(blockchain),而区块链同样被存储在分散式网络中。整个过程依靠加密技术防范欺诈行为,这也是比特币及其他类似货币被称为加密货币的原因。

所有这些都看似很专业深奥。不过,互联网不也曾显得专业深奥么,结果却变得对普罗大众都至关重要。那么,比特币的将来又会怎样呢?

下面就是可能场景之一。

比特币价值曾多次经历暴涨和暴跌。到2015年底,比特币价值将再次暴涨。而这一次将是史上涨幅最大的一次,会将越来越多的人吸引至比特币市场。正如互联网泡沫和铁路热潮所证实的,即使是革命性的技术,也可能出现估值过高的情况。当比特币价格涨到每个比特币2000美元、5000美元、甚至最终达到1万美元时,人们很快就会受到惩罚。

比特币出问题的第一个信号将是欺诈。电脑科学家马里•瓦谢克(Marie Vasek)和泰勒•摩尔(Tyler Moore)最近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确认了近200起比特币欺诈案,约1.3万名受害者在这些欺诈案中总共损失了1100万美元。随着投入的加大和无知投资者的增加,这种欺诈只会变得越来越常见。很快,比特币欺诈就会成为主流消费者维权电话中的投诉对象。

可以说,欺诈是比特币趋于成熟的标志——毕竟,没人会因为骗子喜欢收美元而建议废除美元。然而,欺诈案只是开了个头,随后会发生的事情是:比特币将毁于掠夺成性的垄断者之手。

比特币系统始终依赖一群将电脑用于确认交易并将交易写入区块链的人们。这一过程需要耗费资金和电力。这些人被称为“矿工”,这是把比特币令人费解地比作了金矿。当然,他们会通过这一过程获得比特币作为回报。然而,正如经济学家凯文•多德(Kevin Dowd)认为的,比特币体系的核心存在一种根本性矛盾:虽然比特币的挖矿活动需要由分散化的人群完成,但少数参与者(或者可能是仅仅一个参与者)拥有的大型计算机阵列却能更有效率地完成挖矿活动。

即使在今天,比特币挖矿也是大块头的游戏。当比特币挖矿业演变成水泼不进、自私自利的寡头垄断格局时,比特币大规模伪造的舞台就已搭建完成。于是2018年,在比特币发明10年之后,该体系会在自身重重矛盾的重压下崩溃。

这是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当然,这也只是个故事。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称为“比特骗局”(BitCon)。

如果你不相信上面这个故事,我这里还有另一个版本。故事的名字就叫“雏菊链条”(Daisy Chains)吧。在整个2015年和2016年,比特币价格继续崩盘。投机者失去了对比特币的兴趣,部分最大“矿工”以极大亏损抛售了手中的电脑。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方面。然而,那些真正相信分散式区块链处理技术的人们,还会继续开发这一系统。

毕竟,能用同行验证网络传输的东西不止比特币一个。你也可以用这种技术向智能汽车传输数字化锁;或者你还可以传输金融合同,区块链能自动判定和清偿应支付的款项和罚金。现在的问题在于,比起目前使用跨行支付的集中式体系,所有这些做法是不是更有效率。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只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成立。区块链是系统中曾开展过的每笔数字化交易的“账本”。对于一种通用支付手段来说,事实证明这种处理方式太过笨拙。但专门化的小众系统是会演进的:到2018年,区块链处理技术会成为汇款的常见手段;到2019年,区块链处理技术被用于支付和控制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你甚至可以针对当地的保姆圈子,下载一个即用区块链应用——或许你还能下载到用于买春的同类应用。区块链技术虽不会在所有场合取代西联和Visa,却会压缩后者的盈利空间,帮助一些应用攻城拔寨。

对于真正的比特币迷来说,这样的局面中唯一令他们失望的是:比特币虽开启了这一切,却未能流行起来。相比起来,多数人宁愿选择一种受人信任的品牌。如果这些迥然不同的区块链处理技术要使用一种价值标准,会发现人气遥遥领先的是“联邦币”(FedCoin),它更为人熟知的名称则是——“美元”。

这就是有关比特币前景的两个故事,不过多半二者都不会成为现实。对于加密货币来说,现在是有趣的时代。 


转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1340